首页 资讯 正文

一位八路军女护士的故事

体育正文 71 0

一位八路军女护士的故事

一位八路军女护士的故事

八路军三五八旅(bālǚ)战地医院遗址 (资料图片) 这是一条幽静而壮美的(de)(de)山沟(gōu),它位于娄烦县马家庄乡(xiāng)都交曲村东,叫做磨石沟。当走进沟中,只见沟的两边是巍峨的山峦和高高的山崖,山顶直插云霄,白云缭绕(liáorào),沟中涧水清清,是一处十分偏僻的山野,眼前到处(dàochù)是五彩缤纷的山花,耳边不时地能(dìnéng)听到啾啾、唧唧、喳喳各种鸟儿的鸣唱,组成了大山深处独有的奏鸣曲。深入沟中七八里后(hòu),又有一个小岔沟的悬崖叫石家岭,悬崖上有上下两层两个院落的6孔土窑洞,另外还有几十年来经岁月风雨而塌埋了的几孔土窑洞。这就是当年八路军120师(shī)358旅野战医院的遗址(yízhǐ)。80多年后的今天,这里早已荒无人烟,院落荒草丛生,仅存破旧的石磨、石炕和破败的窑洞。 2010年夏天,在全国革命遗址普查中(zhōng),娄烦县(lóufánxiàn)史志办主任(zhǔrèn)张宪平、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李国成、办公室主任李培荣等同志,根据当地几位80多岁老人和他们的后人讲述当年(dāngnián)医院的往事,专程徒步来到这条山沟中考察。 1940年6月,在娄烦(lóufán)地区(dìqū)的米峪(yù)镇战斗(zhàndòu)中,358旅全歼侵华日军村上(shàng)大队700多人。358旅战地医院医护人员在群众的支援下,冒着枪林弹雨,抢救(qiǎngjiù)转移出100多名重伤员。这次战斗后(hòu),医院随旅部一直辗转驻扎在这一带的山区。在都交曲村磨石沟石家岭驻扎的时间最长,一直到1943年年底。米峪镇战斗和(hé)百团大战后,日军对娄烦抗日根据地进行(jìnxíng)了疯狂频繁的报复性“大扫荡”,因我军不停地开展反扫荡战斗,指战员伤亡很大,一批(yīpī)又一批的伤员被民兵用担架从战场上抬到这里。受伤群众的人数也很多,医院的救治任务非常繁重。同时,敌人还对根据地进行了“牢笼战术”式经济封锁,叫嚣要“饿死八路军”。 都交曲村老人景石柱和景拴元说(shuō),战士们冬天没有棉衣(miányī)和鞋穿,医院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相当匮乏。医护人员(yīhùrényuán)和伤员吃饭也是个(gè)大问题,经常吃炒黑豆(hēidòu)(hēidòu),到过年也只能吃黑豆面窝窝。黑豆吃完后,只能吃谷糠和野菜。开始,医院里还能给伤病员(shāngbìngyuán)打针吃药,后来针和药全没有了,只能用盐水浇伤口,用山坡上的草药医治伤病员。有一年,部队上的一些(yīxiē)指战员和村里的群众不明不白突然(tūrán)死掉了,后来才知道是日军使用了“细菌战”,向这一带施放了“鼠疫杆菌”。医院刚进驻这里时,共有四五十名男女医护人员,伤病员最多时有100多人。后来医护人员和伤病员有一半都死了,被掩埋在从石家岭翻过一个小山梁叫炭窑沟的山坡上,其中(qízhōng)还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护士。 娄烦县(lóufánxiàn)林业局原副局长罗月亮说,他的(de)(de)父亲叫罗春玉,1917年出生,2002年去(qù)世。罗春玉当年是民兵,有一次赶着牲口到(dào)磨石沟的石家(shíjiā)岭给医院(yīyuàn)送粮食。当时有一位女护士(nǚhùshì),十七八岁的样子(yàngzi),身材苗条,面容白皙,长得端庄好看。她满面笑容地对罗春玉说:“同志,你下次来(lái),带点苦菜,不仅能顶粮食充饥,伤病员吃上还(hái)能消炎消毒,医治伤病呢!”罗春玉回来后,全家挖了(le)(le)许多苦菜煮熟了,下一次到医院送粮食时专门送给了那位(nàwèi)女护士。女护士亲口尝了一点,笑着对罗春玉说:“你带来的野菜(yěcài)真好吃,味道真鲜美!下次来再带点,记住给苦菜上撒点盐,伤病员们吃了准好!”罗春玉回答说:“记住了,下次来,再带苦菜,还要撒点盐。同志,你叫什么名字?”女护士羞答答地说:“你就叫我八路军女兵吧!”过了1个多月,当罗春玉再一次到医院送粮,并带了许多撒盐煮熟的苦菜去找那位女护士时,却怎么也找不到了。人们说那位女护士已经染病死了,埋在了炭窑沟的山坡上。她的身体本来很健壮,但看到被(bèi)敌人细菌武器感染(gǎnrǎn)的伤病员一个又一个离去,非常痛苦和着急,不顾接触病人被感染的危险,在当时没有防护设备的艰难条件下,整天跑前跑后为伤病员喂饭,帮助他们大小便。最后(zuìhòu),她自己也被感染了,年纪轻轻的就牺牲了。 老人们说(shuō),在当时那样恶劣的环境和(hé)艰苦的条件下,掩埋烈士没有棺材,更谈不上立碑,挖个土坑把遗体放进去填上土就很不错了。解放军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(sīlìngyuán)兼军区空军司令员、著名空军战斗英雄刘玉堤(liúyùdī)将军,当时是358旅张宗逊旅长的警卫员兼侦察参谋。他(tā)回忆说,在娄烦山区时,他经常骑着马跟随张旅长到医院看望伤病员,有时旅长工作太忙,他就代表旅长去。后来他也得了伤寒病,住在娄烦深山沟里(gōulǐ)的一户老乡(lǎoxiāng)家养病(yǎngbìng),痊愈后才归队。这次革命遗址普查结束后,参加普查的我感慨万分,写下了一首诗: 2010年在全国革命遗址普查中,在娄烦县大山深处的一座山坡上,两位80多岁的老人告诉我:这里(zhèlǐ)掩埋着(zhe)一位八路军女兵。 涧水清清,山崖高高(gāogāo), 她(tā)静静地躺在山涧的高坡上。 没有墓碑,没有棺木(guānmù), 她的(de)躯体早已融入大山。 没有(méiyǒu)人来纪念,没有亲人看望。 春风(chūnfēng)轻轻地为她扫墓, 细雨默默地(mòmòdì)为她洒泪。 为了抗击入侵(rùqīn)的强盗, 为了救护负伤的战友(zhànyǒu), 她(tā)永远地倒在了这里, 人们不知道(zhīdào)她叫什么?
一位八路军女护士的故事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